「都說學歷是敲門磚,但我慢慢發現它也是我下不來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脫不下的長衫。」這是流傳最廣的孔乙己文學。也許魯迅沒想過,筆下的孔乙己竟會與一個多世紀後的中國年輕人遙遠呼應。只不過,現代孔乙己面對的不僅是封建禮教的枷鎖,還有宏觀經濟失速,及高學歷人口供過於求的問題。「長衫脫不脫、如何脫」將深遠影響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前景!
撰文:李俊杰
灰犀牛:計劃經濟下的擴招
究其遠因,無疑是中國政府在1999年開始的高校擴大招生(下稱擴招)政策所埋下的計時炸彈。1996年,中國壓下通脹的同時,經濟亦大為放緩,中央政府於1998年制定了以「拉動內需、刺激消費、促進經濟增長、緩解就業壓力」為目標的著名擴招計劃《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並定下發展指標,即2010年全國高等教育的入學率要達到15%左右,意味着高等教育將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高校取錄額1999年躍升48%至160萬人,翌年再增加38%達到221萬人〔圖一〕,擴張速度世界罕見。隨之而來的是2003年首次系統性「畢業即失業」──首屆擴招生的畢業年。
專門研究教育失配問題的西安交通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李曉光向本刊記者闡述,內地政府依賴擴招緩解就業問題,而擴招跟經濟大環境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且是全面而非具針對性的擴招,是非常一刀切的過程。「2003年其實就業也是很難的,但是我們還在擴招。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我們的本科生就業非常難,(政府)當時提出『研究生招生規模調整』,本質上是擴招了〔圖二〕。」
李曉光指出,下一個大規模擴招則是爆發疫情的2020年,當時大量企業因疫情倒閉,沒法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畢業後就不了業怎麼辦?擴招。然後大家下去學校裏面呆幾天吧。幾年以後,教育失配上來。基本上就是不斷重複這個故事。」他特別指出,根據美國和中國數據,都證明了教育失配是很難擺脫的長期性現象,收入懲罰、限制工作流動等問題,相比於同等教育文憑的教育匹配者,教育失配者的平均工資會低15%左右。因此,高校畢業生們所考慮的問題其實是「我一旦脫掉長衫,我可能一輩子就脫掉了長衫,我再也改變不了」,關乎到未來的人生規劃。
樹仁大學經濟及金融學系助理教授袁偉基指出,第三產業貢獻中國GDP增長接近一半,粗略估算,6%的GDP增長,服務業佔三個百分點,這是吸納新增勞動力的限度,「早幾年,本科生增長維持在低水平,而以往經濟增長理想,『話10就10、話8就8、話7就7』,去年卻出現低增長,但畢業生由900萬去到1000多萬,增加約10%至11%。如何吸收新增的勞動力?這是問題所在」。
袁偉基提到,後疫情時期,全球營商環境走向保守,「微軟、Google個個企業都炒人。以前『我哋增長目標係幾多,所以要請幾多人』,現時講削減成本」,中國情況一樣,再加上中美貿易戰、晶片業受限制等等,減慢了轉型步伐,「理論上,高端產業要人才,即所謂的人才紅利。為何當年要擴招?就是為經濟增長轉型鋪路」,如今擴招造成的高學歷人口,卻供過於求及形成就業壓力。
雪上加霜的是,中國教育部數據顯示,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158萬人,再創新高,惟勞動市場並不怎麼歡迎應屆高校畢業生。中小微企業仍然是大學畢業生主要僱主,但近兩年自身難保。根據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發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數據,高校畢業生求職人數同比增長33%,但需求人數同比下降14.3%。
孔乙己現象窒礙經濟轉型
自2019年4月以來,中國16至24歲人口失業率就沒低過10%〔圖五〕,且呈明顯升勢,成為孔乙己文學的土壤。中國著名作家余華今年3月出席澳門城市大學講座,被問到孔乙己文學現象時,舉出與友人交談時的例子。他稱人民文學出版社當代青年招募六個編輯,卻有6000名碩士或博士畢業生應徵,「本科已經不大可能(獲聘),出版社這些單位,我記得在10年多20年前沒人去」,就業問題非常明顯,其一番話引起網民的共鳴。另有中國網民早前分享,西安交通大學今年4月初舉行最後一場春季招聘,求職的隊伍中大部分都是碩士,人龍超過百米。
在中國年輕人常用的社交媒體小紅書搜尋「孔乙己文學」,即可看到數以萬計用戶分享對自己「長衫」的看法。本刊記者在小紅書聯絡上一位名為「躺平哥」的網紅,他原本在北京某所理工高校讀本科,後來到英國伯明翰大學讀電子及電腦工程。作為海歸派的躺平哥表示,回國前認為擁有碩士學位,能夠獲得更好的收入,但沒料到中國競爭程度之劇烈讓他始料不及。
——節錄自5月信報財經月刊《千萬孔乙己 經濟彈不起!》